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史学习教育 > 正文 党史学习教育
中国共产党重大关头领导力探析
作者:  来源:    日期:2023-09-05    浏览次数:

2023-07-21来源:《中国领导科学》2023年第4期作者:冯秋婷

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所经受的重大关头的考验之多之大是绝无仅有的。这里说的重大关头是指党在发展道路上遇到的事关前途命运需要作出重大抉择采取重大行动的时刻。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久经考验、能够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党。实践也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在各种重大关头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领导力至关重要。

一、重大关头党的领导力的关键作用

从1921年起,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艰难曲折而又光辉灿烂的历程。回首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阶段。无论哪个阶段,在取得辉煌成就的背后,都有这样那样的关头考验着中国共产党人。

——历史转折时刻和重要历史节点是关头、是考验。如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转折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共产党由农村到城市的转折点;改革开放新时期是中国社会由封闭到开放、由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折点;进入新时代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转折点。这类历史转折时刻和重要历史节点无疑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巨大考验。

——挫折曲折的危局是关头、是考验。如大革命失败关头及其考验。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党的力量遭受严重损失,党员人数从近六万人减少到一万多人。比如,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关头及其考验。面对敌人的疯狂“围剿”,博古、李德等执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不得不进行异常艰苦的长征。血战湘江后,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八点六万余人锐减至三万余人,红军遭受了建军以来从未有过的巨大损失。再如,十年“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我国同世界的差距拉大了。怎样破解诸如此类的危局,极大地考验着中国共产党人。

——敌强我弱的险境是关头、是考验。比如,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拒绝和平民主要求,公然发动内战。当时,国民党军队有四百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只有一百二十七万。国民党军队拥有飞机大炮和各种先进武器,还得到美国的巨大援助,人民解放军主要依靠“小米加步枪”。敌我力量如此悬殊,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考验。再比如,1950年夏,美国纠集了十多个国家,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当时,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恢复刚刚开始,物资极度匮乏,财政状况甚为困难,人民政权也没有完全巩固,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相当落后,海军、空军尚处于初创阶段。而我国如出战所迎击的将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雄厚、军事力量最强大的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敌我力量如此悬殊,中国共产党又一次面临严峻考验。

——重大自然灾害也是关头、是考验。如我国国民经济在1959年到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大幅度减产,食品供应极度短缺,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改革开放以来,又有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1998年入汛后国内一些地方发生严重洪涝灾害,长江发生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给灾区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国民经济发展带来直接影响。2003年,中国许多地方发生非典疫情,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2008年初,南方大部分地区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大面积雨雪冰冻灾害,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特大地震。进入新时代,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些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关头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严峻考验。

——国际局势巨变还是关头、是考验。比如,三十多年前的苏东剧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上发生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由于国际上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敌对势力的支持和煽动,国际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导致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我国发生政治风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机对我国在政治上施压,在经济上搞所谓“制裁”。1997年下半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2008年9月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近年来的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中美贸易战和中美科技战升级,中美关系日趋紧张并由此带来世界形势复杂多变。这些复杂国际局势发生的关头同样严峻考验着中国共产党人。

令人惊叹的是,中国共产党一往无前,闯过了一个又一个关头,经受了一次又一次考验,抵御了各种各样的风险,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2020年12月24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他在会上讲道:实践证明,“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面前,领导力是最关键的条件”。这个重大判断深刻揭示了党的重大关头领导力的极端重要性,清晰地表明领导力对中国共产党经受考验、闯过难关、抵御风险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所谓关键性作用,说的是事物发展变化最为根本最为紧要的因素。党的重大关头领导力,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面临重大抉择、处于生死攸关的重要时刻,得以旗开得胜、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最为根本和最为紧要的因素。这种关键性作用具体说来包括下述三种作用。

一是方向盘、导航仪作用。在重大关头,特别是在历史转折时刻、重要历史节点,或者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人们处于茫然失措之时,党具有强大的政治定力、政治判断力和领悟力,能够明确宣示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和愿景。

二是主心骨、中流砥柱作用。在重大关头,面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国际、自然等领域的挑战纷至沓来,相当多的人精神低落之时,党具有强大的自信力、意志力、抗压力,能够鼓舞人们的信心,坚定人们的意志。

三是驱动器、助推器作用。在重大关头,面对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党具有强大的认知力、推动力,既能够进行科学的创造性的谋划,又能够推进相应的行动,把人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出来、凝聚起来,闯出一片新天地,开创出事业发展新局面。

二、重大关头党的领导力的主要体现

党的重大关头领导力的关键性作用,是通过哪些表现得以实现的呢?归结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高瞻远瞩、举旗定向的方向指引力;二是鼓舞士气、凝心聚力的信心昭示力;三是另辟蹊径、别具匠心的创新创造力;四是谋篇布局、摆兵布阵的精准决策力;五是注重落实、推动执行的动员力组织力和协调力。

(一)高瞻远瞩、举旗定向的方向指引力

旗帜决定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共产党能够成功应对重大历史转折时刻以及复杂国际变局关头的考验,首先是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上,总能作出正确抉择,这就是高瞻远瞩、举旗定向的方向指引力。

近代以来,“路在何方”成为一代代仁人志士苦苦探索的重大问题。有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又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的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实际出发,以其他任何政治集团所没有的远见卓识和顽强意志,成功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过去,我们照搬过本本,也模仿过别人,有过迷茫,也有过挫折,一次次碰壁、一次次觉醒,一次次实践、一次次突破,最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之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每当我们面临历史性关头的时候,都会遇到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追问和选择。“文化大革命”后的中国,遇到了这样的追问和选择。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内外政治风波发生后的中国,遇到了这样的选择。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的中国,遇到了这样的选择。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又一次遇到了这样的选择。每一次我们党都坚定不移地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选择的坚持的都是走“新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没有选择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没有选择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种选择,就像“定海神针”一样,使党和人民在重大关头有了凝心聚力的“定盘星”“主心骨”。

(二)鼓舞士气、凝心聚力的信心昭示力

梁启超曾说,凡任天下大事者,不可以无自信心。有了信心和勇气,才能心有定力、从容应对、勇往直前,拿出办法、共克时艰,取得最终的胜利。没有信心,就没有勇气、没有动力、没有拼劲,即使有条件战胜困难、考验,也会坐失良机,甚至留下可悲可耻的印记。中国共产党重大关头领导力的关键作用,第二个表现就是鼓舞士气、凝心聚力的信心昭示力。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革命暂时进入低潮。当时,在强敌进攻面前,党内和军内弥漫着悲观情绪,一些人怀疑革命根据地发展的前途,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毛泽东写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打破了当时党内、军内对革命前途悲观和迷茫的情绪。不到两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就在瑞金成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苏共垮台、苏联解体、苏东剧变后,全球范围内许多人都在说“社会主义失败了”“马克思主义不灵了”,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在这一重大历史关口,1992年邓小平同志从北京南下视察,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这个重要谈话,传递给人们的最重要的信息,就是坚定信心。他强调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心,强调坚定推进改革开放的信心,强调坚定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信心,还强调坚定人们对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信心,进而激发了全党全国人民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意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但没有中断,而且大大向前推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历史关头,面对前所未有的可预见以及不可预见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沉着应对的一个重大举措依然是坚定人们的信心。如坚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党自身和党的领导的信心,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等。面对重大关头的各种困难、危机、考验,中国共产党总是能够及时传递攻坚克难、化危为机的坚定信心和力量,使全党和广大人民在重大关头获得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并由此产生并释放出一往无前、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强大意志、巨大勇气及能量。

(三)另辟蹊径、别具匠心的创新创造力

党的创新创造力,是指党产生新思想新政策、开创新局面、谱写新华章的综合效应。创新创造力不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也不是毫无根据的臆想,是在对客观世界规律清醒认识准确把握基础上的一种科学判断,是推动实践跃升的一种先行的战略谋划。另辟蹊径、别具匠心的创新创造力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更突出地彰显于党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

大革命失败后的两三年间,出现了革命走向复兴的局面。这与党的另辟蹊径、别具匠心的创新创造力密切相关。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在文家市里仁学校召开前委会议。会后,起义部队进至井冈山,创造了以宁冈为中心的“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正是这条新道路推动大革命失败后的两三年间出现了革命走向复兴的局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成果。“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并且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提出并实行一系列新的路线方针政策,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关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新的情况、新的实际,特别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进一步形成新的指导思想、新的大政方针、新的重大举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展现出更加美好的前景。中国共产党的这种创新创造力,为中国共产党在重大历史关头解决各种难题提供了新思想新主张新思路新政策的指导,赢得了事业发展的勃勃生机。

(四)谋篇布局、摆兵布阵的精准决策力

精准决策,就是正确、精确、准确的决策,就是能够有针对性、有效地解决面临的困难、问题的决策。从一定程度上讲,领导活动就是领导者制定决策和组织干部群众实施决策的过程。无数的历史和现实的事实表明:无论一个国家或地区,还是一个组织或部门,决策对了,就会绝处逢生,转危为安、转败为胜;决策错了,则会由胜转败,由兴到亡。强大领导力作为中国共产党能够闯过种种重大关头、扛过种种重大考验的关键性条件,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体现是精准决策。

众所周知,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走出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危机。而不可否认的是,没有长征过程中的一系列精准决策,包括江西突围、实施战略转移的决策,通道转兵、端正战略转移方向的决策,遵义聚首、确立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的决策,赤水调敌、摆脱十万敌军围堵的决策,凉山结盟、争取少数民族头领的决策,草地脱险、挑战人间极限的决策,先行北上、粉碎张国焘阴谋的决策,陕北安家、确定长征落脚点的决策,甘南握手、实现主力会师的决策等,就不会有长征的胜利和中国革命的转危为安。为了应对三年经济困难考验,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七千人大会”召开,主要目的是总结经验、统一认识,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切实贯彻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七千人大会”结束后,全国迅速执行大力精简职工、压缩基本建设规模、缩短工业战线、加强和支援农业战线等新的调整举措,调整工作较快取得成效,有效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1997年夏,亚洲爆发了罕见的金融危机。为妥善应对危机,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坚定信心,心中有数,未雨绸缪,沉着应对,埋头苦干,趋利避害”的指导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对策,有效缓解了亚洲经济紧张形势,带动了亚洲经济的复苏。诸如此类的重大关头的精准决策,为中国共产党经受住各种重大历史关头的考验、解决各种危局困境提供了正确的对策和周密的举措。

(五)注重落实、推动执行的动员力组织力和协调力

所谓动员力、组织力、协调力,是指党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通过党自己的组织体系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系统,把全党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动员起来、有序地组织起来,齐心协力实现党的主张。这里说的动员,是指发动全党各个组织和全社会各方面力量迅速行动起来贯彻有关决策、措施,也就是“一呼百应”地执行落实。这里说的组织,是指适应新的情况、任务和要求对方方面面进行安排、整顿、调动、调配。这里说的协调,是指方方面面配合适当,步调一致,井然有序,形成强大合力。党的高效的动员力、组织力和协调力,也是重大关头作为关键作用的党的领导力的重要体现。

1953年9月12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深刻指出了抗美援朝胜利的根本原因,“我们的经验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个比较正确的领导,就可以用我们的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抗美援朝的胜利离不开中国共产党通过动员、组织、协调等形成的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没有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的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的热潮,没有全国各行各业加强生产、节衣缩食甚至踊跃捐献飞机,就不可能粉碎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新中国就难以真正站稳脚跟。2020年以来,党领导应对新冠疫情这一二战以来全球最为严重的公共危机,也离不开党的高效的群众动员力、组织力和协调力,从而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高效的动员力、组织力和协调力既体现在对人民群众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动员、组织、协调上,更体现在对党内力量的动员、组织、协调上。这种高效的动员力、组织力和协调力为中国共产党经受住各种重大历史关头考验提供了无尽的智慧和力量条件。每当重大关头,没有对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有效动员,没有对方方面面及各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党在重大关头的各种决策、举措就无法有效执行落实,就无法成功应对重大关头的各种考验和风险挑战。

三、党的重大关头领导力生成的决定性条件和因素

党的重大关头领导力的卓越和强大,不是偶然的。透过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重大关头领导力的具体表现,可以观察分析其生成的因素和条件。事实充分证明,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特别是党中央领导核心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是党的重大关头领导力卓越和强大的决定性条件。那么,是哪些因素促成并影响着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并使其成为党的重大关头卓越和强大领导力的决定性条件呢?

(一)坚持独立自主

从历史上看,党中央能不能独立自主地进行判断、决策和行动,直接决定党的重大关头领导力的强弱。

从党的成立到遵义会议前,中共中央召开的多数会议都有共产国际代表出席,遇到重大问题要在共产国际代表指导下解决,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和决议办事,结果导致我们党遭到重大挫折。遵义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经过这次会议及此后的一系列调整,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逐步形成。遵义会议后的四渡赤水,使得红军基本摆脱了险境,摆脱了长征以来被人追打的局面。遵义会议的重大成果是在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取得的,在最危急关头拯救了党、拯救了红军、拯救了中国革命。从那以后,独立自主的意志逐步镌刻在了中国共产党人心中,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持中国的事情由中国人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信邪、不怕压,进而能够在历史前行、事业发展的各种重大关头展现出强大卓越的领导力。

(二)坚持初心使命

坚持初心使命,就是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对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追求在任何情况下都毫不动摇,具有无比坚强的政治定力、战略定力。中国共产党能够历经磨难、久经考验,不但没有让任何敌人和困难压倒、摧垮,反而能够以小博大、以弱胜强,能够成功跨越关口,应对危局和困境,经受各种考验,最重要的就是党中央特别是党中央领导核心始终坚持初心使命,具有顽强的政治意志。

面对大革命失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表达了坚持初心使命的坚定意志。邓小平同志在苏东剧变、国内发生政治风波、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关头,发表南方谈话,表达了坚持初心使命的坚定意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历史关头,习近平总书记面对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的情况,多次警示全党:“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曲折历程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旦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就会土崩瓦解。”明确要求全党:“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我们要固的本,就是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中央领导集体这种超强的政治定力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在重大关头在根本问题上没有出现颠覆性错误,并始终沿着自己选定的正确道路不断前行。

(三)坚持实事求是

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对所有事物的认知都必须建立在客观而非主观之上,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形成符合客观实际、体现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意愿的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这是促成并影响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并使其成为党的重大关头卓越和强大领导力的决定性条件的重要因素。

毛泽东同志反对本本主义思想就是在大革命失败、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重大关头提出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在每一个重大关头展现出强大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也是靠不拘泥于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而是“靠实事求是吃饭”,每一次重大理论的突破、每一项重大政策的调整、每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晶。正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旗帜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才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成功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定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等。正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旗帜下,新时代以来才有了一系列的理论创新、政策策略的创新、观念制度的创新等,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

(四)坚持敢于斗争

坚持敢于斗争,就是为了人民、国家、民族,为了理想信念,无论敌人如何强大、道路如何艰险、挑战如何严峻,总是能够不畏惧、不退缩,不怕牺牲、百折不挠,依靠顽强斗争,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无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中央在重大关头的强大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都离不开斗争精神的支撑和保证。没有斗争精神,就不可能探索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新道路,就不可能创造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新理论,也不会有一系列开创新局面的新政策新部署。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重大关头的超强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同样离不开斗争精神的支撑和保证。没有斗争精神,不可能有党的全面领导加强,也不可能有“四个全面”的推进,也不会有外部极端打压遏制的反击以及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有效维护。

(五)坚持持续学习

学习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奥秘所在,同样是党中央在重大关头超强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的奥秘所在。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学习。第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同志,从青少年到老年都极其看重读书学习。即使在其生命的最后时刻,毛泽东同志也在读书。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同志、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同志以及曾担任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同志,都像毛泽东等同志一样热爱学习重视学习。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爱读书学习的故事很多。至今,梁家河的老乡还记得,习近平“带一箱子书下乡”,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有时吃饭也拿着书”。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自己的爱好时也说过,“我个人爱好阅读、看电影、旅游、散步”“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党的几代领导人不仅自己非常注重学习,而且带领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始终走在学习的前列。延安时期,我们党开展学习运动,创造了党的历史上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极其宝贵的成功经验,其中极重要的一条,就是担负领导责任的同志是否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对党的兴衰和事业的成败关系极大。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的学习在成为执政党后一直延续下来,并且逐步形成了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主持下,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不仅持续坚持,而且进一步发展完善,为不断提高全党的治国理政水平作出表率。“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中央领导层特别是中央政治局成员集体学习、带头学习,有效支撑和保证了党中央在重大关头的超强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

结语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回首往昔,我们发现,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一次次以无比坚强领导力闯过险关、破解危局、迎难而上、创造辉煌的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在新的征途上必然还会遇到一个个紧要关头的考验,依然需要卓越领导力踏平坎坷成大道,无惧暗礁险滩领航中国、破浪前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越是在艰难困苦的关键时刻,越离不开砥柱中流的主心骨,越离不开凝聚力量的坚强领导力。

Copyright 2014-2016 yl34511线路中心 - 永利皇宫网页入口

学院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中路58号(雁塔校区)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唐大道48号(临潼校区)

版权所属: yl34511线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