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领学生进行地质填图实习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类专业前身是1957年组建于西安交通大学的地质系。1958年随西安矿业学院(西安科技大学前身)建校而发展,是建校时的两大主体院系之一,至今已有64年的办学历史。地质类专业需要理论学习和野外实践相结合,其中地质填图实习就是将课堂中所学的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地层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在野外观察识别岩石,分析地质构造,划分地层。因此地质填图实习最为辛苦,需长途跋涉、翻山越岭,找到最典型的地质现象。
地环学院何文龙老师自2013年工作以来,积极参加地质填图实习的教学工作,已连续8年带领学生前往陕西韩城实习。何文龙老师专业基础扎实,在实践教学中,结合野外地质现象,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并触类旁通,将古生物化石和地层年代联系起来,将岩石特征和沉积环境联系起来,将构造地质学和沉积演化联系起来。学生身处野外,面对真切的岩石地层,联系理论知识,十几天就理解了实习区数十亿年沧海桑田的地质演化过程,比如:岩石地层是如何沉积成岩的?高耸的山脉是何时隆起的?母亲河——黄河是怎么形成的?
实习中学生收获满满,也会遇到重重困难。何文龙老师尽职尽责,每次都尽最大努力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和其他参加实习教学的老师一样,他心里想的都是尽可能给学生创造好一点的条件,尽最大努力把自己所学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们爱上地质学,爱上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带领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
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是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质学会等发起的一项重要的全国性地学技能赛事,意在激励大学生学习地质热情,提高大学生野外实践动手能力和运用地学知识解决地质问题的综合能力,促进高等学校提高地质人才培养质量。竞赛每两年一届,自2010年首次举办以来,越来越多的高校积极参与,已在我国地质行业和教育界产生了巨大反响。
何文龙老师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就带领学生,参加了在长春吉林大学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这也是西安科技大学第一次参加这项竞赛。虽然没有获奖,但是何文龙老师对竞赛的内容,方式有了具体地了解。紧接着,何文龙老师针对竞赛的内容,组织专业老师开始辅导学生准备下一届比赛。地质技能竞赛包括岩矿标本鉴定、地质图绘制、野外地质剖面测量等内容,何文龙老师总结自己以前参与地质调查课题的经验,让学生熟悉地质图作图规范,理解野外地质工作的原理,并组织老师,带领学生去野外训练。去陕西澄城洛河边查看古生代地层、到陕西铜川分析中生代沉积、在临潼骊山高处绘制新生代剖面、去湖北武汉黄陂观察变质岩基底。何文龙老师和其他指导老师查资料,看地图,一丝不苟的辅导学生,并在2018年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中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今年,他们又将带领学生前往四川成都参加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
三、从头开始做科研
何文龙老师研究方向为古植物与环境变化,属于地质学领域。地质学研究周期相对较长,从野外采样,到室内实验,然后数据分析、撰写论文、同行评审,到最后发表可能需要1-2年时间。何文龙老师刚来西安科技大学时,西安科技大学已经没有专门研究古生物地层学的老师,也没有实验平台。何文龙老师积极向学院申请实验用地,调研招标购买生物显微镜。没有研究生,他就带本科生去野外采集化石。工作的几年里,他先后去浙江宁波、青海泽库、陕西韩城、四川米易、江西广昌、新疆阿勒泰等地采集化石标本。回到学校进行叶片化石角质层分析实验、孢粉分析实验,最后撰写论文发表,使西安科技大学古生物方面的研究得以延续。经过几年的潜心研究,何文龙老师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对韩城矿区断裂构造研究,提出了渭北隆起和汾渭地堑两个演化阶段;对内蒙中新世柏科叶片化石研究,推测侧柏起源于亚洲中高纬度地区;对江西新近纪植物化石的研究,认为江西广昌地区中新世为常绿阔叶林植被类型。这些研究在业内产生了一定影响,也提高了西安科技大学在地质学领域的研究水平,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人才。